用药错误属于哪类医疗事故?发现用错药后的紧急处理步骤?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医疗事故索赔

一、用药失误的定性分析

用药失误是医疗技术事故的典型表现形式。依据我国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及配套司法解释,医疗事故可划分为技术性事故与责任性事故两大类别。用药失误通常被界定为医疗技术事故,具体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遵循医疗操作规程,因不当使用药物而对患者造成健康损害的行为。

在司法实践中,用药失误可能呈现多种表现形式:包括但不限于药物品种选择不当、用药剂量计算失误、给药方式选择错误、用药时机把握不准、药物配伍违反禁忌等。这些操作失误都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,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若医务人员存在明显违反诊疗常规的过失行为,例如未进行患者身份核验、忽略药物过敏史核查等,则可能被认定为重大过失,需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。

二、医疗事故的法律认定要素

认定用药失误构成医疗事故需同时满足以下法定要件:其一,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失;其二,患者遭受实际损害;其三,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;其四,相关行为具有违法性特征。

在举证责任划分方面,依据《侵权责任法》相关规定,患者需提供诊疗关系存在及损害结果发生的初步证据。医疗机构则需就其诊疗行为符合规范标准,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等事项承担证明责任。这种举证责任的配置方式,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举证难度。

三、用药差错的应急处置方案

发生用药差错时,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当迅速启动以下应急程序:

首要措施:立即中止错误用药
发现用药差错后,首要行动是立即停止使用问题药物,避免损害持续扩大。同时需妥善保管相关药物及医疗器械,作为后续调查的重要物证。

关键步骤:实施紧急救治方案
根据用药差错的具体特点,迅速采取针对性医疗干预措施。主要包括: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,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,实施解毒治疗及促进药物代谢等专业处置。

记录要求:完善诊疗过程记载
详细记录用药差错发生的时间节点、具体情况、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患者反应等信息。这些记录既是后续治疗的重要参考,也是处理医疗争议的关键证据。

告知义务:履行信息告知责任
按照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》要求,医务人员应当及时、准确地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用药差错的相关情况。告知内容应涵盖差错具体情形、可能引发的后果以及已采取和计划采取的救治方案。

报告程序:启动内部管理机制
依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,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情况,并按规定程序封存相关病历资料及实物证据。

四、权益保障与证据收集

遭遇用药差错后,患者可通过以下渠道维护合法权益:首选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;其次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;最后可向人民法院提起医疗损害责任诉讼。

在证据保全方面,患者应重点收集以下材料:门诊及住院病历、医疗费用凭证、用药明细单、检验报告等书面证据;同时需注意保存实物证据,包括剩余药品、输液器械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》,患者依法享有查阅、复制门诊病历、住院志、体温单、医嘱单、检验报告等病历资料的权利。

五、损害赔偿的认定标准

经认定构成医疗事故的用药差错,患者可主张的赔偿项目包括:医疗费用、护理费用、交通费、误工损失、住院伙食补助等直接经济损失;导致伤残的,可主张残疾赔偿金及辅助器具费用;造成死亡的,可主张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。在特定情况下,患者还可依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。

在确定具体赔偿金额时,需综合考量医疗过失在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、损害结果与患者自身疾病状况的关联性等因素。司法实践中,通常需通过专业医疗损害鉴定来确定过错参与度,并据此确定最终赔偿数额。

六、用药安全防范建议

医疗机构应着力构建完善的用药安全管理体系,重点包括:严格推行"三查七对"制度,优化电子处方系统,强化医务人员专业培训,建立用药差错报告与分析机制等。患者方面则应主动向医务人员告知药物过敏史及用药史,认真核对药品信息,严格遵循医嘱用药。

特别提示:在深圳地区处理医疗纠纷时,除适用国家法律法规外,还需关注深圳市地方性法规及相关医疗纠纷处理实践中的特别规定。建议在遇到用药差错等医疗争议时,及时寻求专业医疗纠纷律师的法律支持,以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号
  •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深圳医疗事故律师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