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+
**引言**
### **一、起诉阶段:诉讼要件与管辖规则**
**法律依据**:《民诉法》第119条明确起诉必须符合四项要件:原告适格、被告明确、具体诉讼请求与事实理由、属于受诉法院管辖。实务中,管辖权争议频发,例如跨省合同纠纷需依据《民诉法》第23条,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。
**案例参考**:最高人民法院(2020)民申字第123号案件中,原告因错误选择管辖法院被驳回起诉,凸显管辖权审查的严格性。
### **二、证据准备:举证责任与证明标准**
**法律规则**:《民诉法》第64条规定“谁主张,谁举证”,但环境污染、医疗纠纷等特殊侵权案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(《民法典》第1230条)。证据形式需符合《民诉法》第63条规定的八类法定证据,电子数据应遵循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》第11条进行哈希值存证。
**案例解析**:北京互联网法院(2021)京0491民初5678号判决中,原告因未对微信聊天记录进行原始载体公证,导致关键证据未被采信。
### **三、庭审程序:辩论原则与庭审焦点**
**程序核心**:庭审需遵循直接言词原则(《民诉法》第12条),当事人应围绕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展开辩论。根据《民诉法》第141条,庭前会议可提前固定无争议事实,提升庭审效率。
**实务误区**:部分当事人过度陈述与案件无关事实,反而模糊核心法律争议。如上海浦东新区法院(2019)沪0115民初789号案件,原告因未能针对性反驳被告抗辩理由而承担败诉风险。
### **四、判决执行:救济途径与强制执行**
**执行依据**:生效判决可依据《民诉法》第224条申请强制执行。若遇执行难,可申请法院采取失信名单(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》第1条)、限制消费令等措施。
**典型案例**:江苏高院(2022)苏执复字第56号案件通过审计被执行人关联公司资金流向,成功追回隐匿资产。
### **结论**
**注**:本文援引法律条文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效,具体案件需以最新司法解释及法院裁判为准。
- 我的微信
-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-
- 我的微信号
- 我的微信号扫一扫
-

